霉菌毒素是由不同丝状霉菌次级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农作物的田间生长、饲料加工储藏等过程中,环境的不断变化会引起霉菌的滋生,进而代谢出大量的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的污染不仅给动物带来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潜在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江苏奥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分析中心对2014年饲料和原料样本霉菌毒素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形成报告,为行业内同仁提供参考。
1. 样品概述:2014年1-12月,江苏奥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收到来自江苏、四川、北京、山东、江西、河南、青岛、安徽、浙江、上海等地区的样品612份,其中玉米138份、玉米副产品148份、小麦及副产物42份、饼粕类38份,全价料168份及其他78份。实验分析中心对这612份样品分别进行了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检测。
2. 检测方法:样品采用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霉菌毒素检测。不同的毒素检测试剂盒检测对应的毒素。为了得到理想的检测结果,实验分析中心还对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对比、筛选,并将试剂盒所测得结果与液相色谱法结果进行比对,选出了理想的试剂盒。
ELISA试剂盒采用固相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原理。在包被有相应毒素抗体的微孔中加入标准品或经提取溶液处理过的样品以及酶标物,标准品或样品中的毒素与毒素偶联物竞争抗体,洗去未结合的酶标记物,TMB底物显色,加入终止液后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进行检测。
各霉菌毒素的限量为:黄曲霉毒素20ppb、玉米赤霉烯酮500ppb、呕吐毒素1000ppb。
3. 检测结果:样品总体情况,2014年收到的所有样品均检测出霉菌毒素,由图1可以看出,检测到一种霉菌毒素的样品为0,检测到两种毒素的有8个样品,占总样品数的1.31%,检测到三种的占98.69%。 由此可见,这三种霉菌毒素均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饲料及原料,且存在多种霉菌毒素共存的现象。
样品霉菌毒素的总体检测情况见表1和图2。黄曲霉毒素B1阳性检出率为98.69%,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其中小麦及副产物的黄曲霉毒素检出率较低,为85.71%。
从各种霉菌毒素的含量来看,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为24.27ppb,来源于玉米淀粉渣。但黄曲霉毒素B1的阳性样品平均值仅为7.61ppb,中值(表示阳性样品中50%样品毒素含量低于该数值,50%样品高于该数值)为7.51ppb,低于行业规定的饲料卫生标准(20ppb);
而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含量分别为1778.52ppb和4416.57ppb(已远远超过限量),都来源于玉米蛋白饲料。这两种毒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78.47ppb和858.23ppb,中值分别为246.91pb和606.13ppb。
3.2 玉米样品检测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不高,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4.35ppb和3.08ppb。但呕吐毒素含量达到4320.92ppb,超标率达到了19.12%。
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70.14ppb和844.39ppb,中值分别为225.88ppb和395.37ppb,在饲料卫生标准范围之内。总体看来,今年玉米的呕吐毒素污染很严重。
3.3 玉米副产物样品检测结果:玉米副产物样品包括玉米酒糟72份,玉米蛋白粉12份,玉米胚芽粕44份,喷浆玉米皮16份,玉米淀粉渣4份。如表3,此类样品污染较严重,各霉菌毒素的含量都很高,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28ppb、404.46ppb和1204.17ppb.
其中,呕吐毒素含量的平均值已超过了限量,高值为4416.57ppb,来源于玉米蛋白饲料。其超标率达到了52.94%。这三种毒素含量的中值分别为10.61ppb,323.16ppb和996.81ppb。
3.4 小麦及其副产物样品检测结果:从表4可看出,黄曲霉毒素B1的阳性检出率和含量均较低,其阳性检出率为85.71%,平均值为2.39ppb;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也远低于玉米,平均值为154.78ppb;呕吐毒素含量相对高一些,其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920.75ppb和761.09ppb,主要是麸皮污染严重些。
3.5 饼粕类样品检测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饼粕类样品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高于玉米,其高值达18.95ppb,来源于花生粕。三种毒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58ppb,197.88ppb和392.27ppb,中值分别为12.40ppb,211.30ppb和381.05ppb。总体看来,饼粕类样品主要是黄曲霉毒素污染稍微严重一些。
3.6 全价料样品检测结果:由表6可以看出,黄曲霉毒素B1的阳性样品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7.91和7.67,低于行业规定的标准(20ppb)。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平均值分别为278.37ppb和885.48ppb。
呕吐毒素含量很高,高值达到3653.51ppb,超标率达到11.9%。中值分别为251.16ppb和564.17ppb。由此可见,2014年的全价料样品霉菌毒素污染状况严重。
3.7 样品检测结果对比:从含量来看(图3、图4),玉米副产物样品的三种毒素含量的平均值均较高;小麦及其副产物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平均值均比较低,但呕吐毒素含量高;饼粕类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较高;玉米和全价料的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稍高,比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
4. 概况与结论:从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黄曲霉毒素B1的发生概率比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稍低,污染程度不高。其中,饼粕类的黄曲霉毒素污染稍重一点。
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但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程度比呕吐毒素低,呕吐毒素污染较严重。玉米、全价料的呕吐毒素含量很高,麸皮样品的污染程度有所降低,但仍然以呕吐毒素污染较为严重。
玉米副产物的霉菌毒素污染一直很严重,特别是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在这类原料中含量很高,半数以上样品的呕吐毒素含量超出了饲料卫生标准限量,需要加强检测力度。
总体看来,2014年饲料及原料黄曲霉毒素污染不是主要问题,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严重,尤其是玉米和全价料。因此,定期对饲料、原料进行霉菌毒素检测很有必要,并可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等,从而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注:数据报告由奥迈生物科技实验分析中心出具